第九十二章-《东宫捕妾》
第(2/3)页
“先把人叫出来。”
里间是能听见的,不等周嬷嬷进去叫人,两位姑娘已经走了出来。
三姑娘焉了吧唧的,四姑娘不动如山,仿佛将要被斥责审罚的人不是自己一样。
四姑娘冲着华老夫人跪下,微垂着头,也不说话。
大夫人是四姑娘嫡母,不是恶毒嫡母,哪怕是庶子,只要品性过得去,她也不会打压,在大夫人看来,生都生下来了,丈夫的银子也花了,她便是再不操心,也操/了不少心,谁让她品行好,做不来痛下杀手的事儿呢。
所以,坚决不能亏本,养好了教导出息了,留给自己亲生的儿女做帮手不好吗!
眼见婆母没有开口的意思,大夫人叹了口气问道,“四娘,你三姐姐说的那回事儿你认不认?”
顿了顿补充道,“就是你在学堂外面的院子里、同来向你父亲讨教学问的年轻人聊天的事儿!”
用词非常清淡,叙述极其含糊。
三姑娘瞪圆了眼睛,大伯母这是什么意思,她使丫鬟玩心眼固然不对,可是,可四妹妹那天将手搭在对方肩膀上的事儿她看得真真的!
“女儿认。”
嘶!四妹妹自己做了什么不知道吗!竟然默认了大伯母的说法?
可是她刚一张口,话音还没出来,祖母就对着自己咳了两声,毫不掩饰她也要认同这个失实严重的说法的意图。
三姑娘泄了气,罢了罢了,她本来也不是想要四妹妹受罚,她只是害怕四妹妹情渐浓时会做出什么出格的错事儿,以至于坏了府里女孩儿的名声。
且看祖母和大伯母怎么处理吧,倘若,倘若不能服她,她可是要闹的。
“认就好,”大夫人猛然惊觉,自己似乎太过掩饰了,说说话而已,有什么好罚的,自家又不是老古板。
华老夫人瞅着儿媳妇,大儿媳妇教导孩子学好那是雨后的竹笋,节节高。
大房的孩子都挺不错,可这孩子犯了错,她就不怎么会罚了,或者说是不忍心罚了。
还得她这个老人家出马!
“四丫头,怎么回事儿咱们都心知肚明,祖母也不跟你绕弯子,就直说了,这事儿你做的欠妥。”
“不论你三姐姐抱着什么心思,有一点她没说错,那就是你,你失礼了。”
大夫人拿帕子遮了遮嘴角,她怕自己笑出来,原来婆母也狠不下心啊。
华老夫人斟酌再三,还是没有说的难听,一个是她慈祥和蔼惯了,那些不体面的说教她张不开口,一个呢,这四丫头的错处说起来也没多严重。
没道理正常情况下都能同男子说两句话,换到四丫头这儿就不行了,说四丫头看上那后生了,可那在心里放着同说话有什么干系,小姑娘家家又到了年龄,遇见俊俏又有学识的后生多说两句话怎么了!
“三丫头啊,你且出去吧。”
华老夫人出口赶人,训也训过了,接下来的话她不合适再听。
三娘子嘟着嘴有些不满,但还是依言起身,行完礼刚转过身,又听到华老夫人说,“出去了别关门,往远了站不许偷听。”
一个个的不省心,来为难她这个老人家。
“是,孙女遵命。”三娘子犹豫地看了一眼四娘子,到底没说什么,想着等她回去了,自己去她院子里赔礼道歉好了。
“红袍莲子?”
“是。”萧善点点头,吩咐小丫鬟去剥莲子,剔莲芯,然后才同其他人解释道,“是用红枣,蜜橘和莲子做的,只是这时节没有新鲜蜜橘,换成当季的其他果子也是一样的。”
说着又仔细的说了每一步步骤,万婆子她们笑着道,“我们还以为是茶叶和莲子做成的。”
这时候已经有了大红袍这款茶叶,相传是有位进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武夷山山脚下,因为水土不服生了病,当地村民就攀上陡峭的悬崖摘了一种茶叶回来救他,书生服用了几天,后果真痊愈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