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9章 会盟-《三国之纵马十三州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诸侯会盟的地点没有变,依然是在酸枣会盟,而酸枣会盟,处于幽州的公孙瓒就要经过冀州。

    就在前几日,秦烈也曾经收到过讨伐董卓的邀请,毕竟自己也是一方诸侯,虽然不见得比得上那些老牌的诸侯,可是自己的也是曾经名扬天下过,在这个立场来说,自己在这里很受待见。

    话说酸枣会盟,秦烈是不想去的,酸枣会盟中的酸枣不是吃着酸枣来会盟的意思。“酸枣”一词是一个古地名,因为那个地方盛产一种果仁可以入药的“酸枣”而得名。当时的酸枣是陈留太守张邈管辖的一个县,现在地理位置属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。

    为什么要在酸枣这个地方会盟呢?这是因为会盟之地,要选择交通好的地方,这样才方便各地前来。会盟的各诸侯,以河南、河北、山东等地为主,而酸枣这个地方,正好是连接中原各州非常便利和重要的黄河古渡口。这就好比朋友聚餐一样,通常都会折中选择一家大家彼此都觉得距离适中,交通便利的餐馆吃饭。

    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,不是简单的滋养大地,它是有脾气的“母亲”。在古代,黄河有“三年两决口,百年一改道”之说。

    黄河中上游,因为被夹束于山谷之间,呈几字型,因此河道几无变化。但黄河自丘陵山区的洛阳孟津县流出后,夹杂着大量的黄土高原的泥沙,一泻千里,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上。因此,古代的孟津是个非常重要的黄河渡口,又在洛阳西北不远处,所以又是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,设有洛阳八关之一的孟津关。很久之前的武王伐纣,就是在孟津渡口附近,与八百诸侯会盟,共伐朝歌。

    黄河母亲,到了下游之后,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,哪个时候河道淤积了就改道往顺眼的地方走。常常是侵入了当地原来水系河道,直至流入大海。

    发生在延津的这场酸枣会盟,只是一个开始。后来袁绍和曹操的中原争霸战,除了官渡之外,酸枣将是另一个重要战场。

    酸枣会盟的盟主袁绍全程缺席,太守助理全程主持大典,所发誓约感人泪下,催人奋进

    首先是刘关张一定不在这次会盟中,也一定没有三英战吕布这么赖皮的3V1的武将挑战,可能压根就没参与这次讨董大战中。中,刘备是跟着公孙瓒,才蹭到了进入十八路诸侯会盟现场的机会。而正史中,公孙瓒说是要来讨伐董卓,但却是假道伐虢,惦记着当时韩馥的冀州地盘。

    其次,酸枣会盟的盟主袁绍,也没有亲自来现场。当时的袁绍,远在渤海郡,他积极响应讨董号召,将自己的讨伐部队屯到了河内郡太守王匡那,由冀州刺史韩馥负责粮草,袁绍自己并没有来酸枣。当时在酸枣会盟的只有刘岱、张邈、张超、桥瑁、袁遗、鲍信等。曹操作为张邈的附属部队,其实是没有资格与各位大佬们平起平坐。
    第(2/3)页